本篇文章4367字,读完约11分钟

发掘: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凤栖原西汉家族墓地位于西安南郊凤栖原,秦汉时杜县东部,东距西汉宣帝杜陵约6公里,西北距西汉长安城约40公里。 2008年8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协助西安航天管理委员会基本建设,发现该家族墓地,报国家文物局批准,进行勘探挖掘,目前已取得或突破多处重要切割。 出土重要文物1800多件,其中700多件彩绘陶甲士俑和许多新人耳目一新的镒金银、错误的金银青铜器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陕西西安南郊凤栖原西汉家族墓地(图)”

在墓地阶段挖掘几个主要成果

1、墓地的布局

该墓地规模大、规格高、主仆分明、序列整齐,时代从西汉中晚期延续到王莽时期,面积约4万平方米。 墓地中心为平面近似方形墓地,东西约195米,南北约159米,由甲状大型墓m8、乱葬坑k1~k6、中型墓m25、高规格寺院建筑(基础所在地)及4条兆沟组成。 墓园周边埋葬着十几座中小型坟墓,与墓园一起构成凤栖原西汉家族墓地。

“陕西西安南郊凤栖原西汉家族墓地(图)”

m8位于墓地中心,长65米,宽24.5米,深15米,在北方、斜坡的墓地。 墓内前后分为两座砖梶双重构造的梶室和三座土圹木梶构造的耳室。 墓室挖掘和回填计划周密,其东、南、西三个墙面都留下了整齐的“之”字形阶梯。 墓室的建筑、回填过程也留下了重要迹象,表明那一年埋葬时也有很多复杂的礼仪活动。

“陕西西安南郊凤栖原西汉家族墓地(图)”

在m8东西两侧放置6座乱葬坑。 坑均为南北长带状,宽4~5.5米,深约5米,长6~38米,北端设有阶梯状通道。 在现在被发掘的k3、k4、k5、k6中,衣服式彩绘陶甲士俑、木甲士俑、小型车马、青铜器物被清除。

位于m8东侧偏南的m25很可能是m8墓主的夫人墓葬。 呈墓甲形状,朝北、砖券墓室、斜坡墓道上出土了玉衣残片、陶器、车马具等。

m8的正东约80米处有祠堂建筑,被编成1号建筑的基础地。 一号建筑的基础部分是面三进五的方形堂室,一边19米,现在清理了比较完备的台基、柱基、门道、回廊、踏步、洒水等建筑遗迹。 祠堂建筑后期还在扩建,扩建部分的遗迹虽已理发破碎,但地层关系依然清晰。

“陕西西安南郊凤栖原西汉家族墓地(图)”

墓地周围有兆沟,兆沟深度均为2~3米,纵横各不相同。 南兆沟长70米,宽20米,北兆沟也长70多米。 东西兆沟各有20多米。

墓园外侧埋葬着后世的墓葬,东侧有9座簪葬墓,排列成南北一字。 西边有一座簐葬墓。 北侧有两座簐葬墓。 簐葬墓均朝向主墓,即东侧墓道的西方方向、西侧墓道的东方方向、北侧墓道的南方方向。 目前发掘出10座墓葬墓,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货币器物,该墓从西汉中期延续到王莽新朝,布局完整,具有确定的向心特征,对汉代丧葬制度的研究无疑有特殊的认知价值和重要的学术意义。

“陕西西安南郊凤栖原西汉家族墓地(图)”

2、大墓m8的从葬坑

m8两侧6座自乱葬坑有特殊的文物内涵,为评价墓地提供了重要尺度。 现在,发掘整理和部逐个进行发掘整理的原因是,5号从乱葬坑,6号从乱葬坑,3号从乱葬坑,4号从乱葬坑,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坑都被挖了,比较规则,底部设有木椁,木椁中还有彩饰的痕迹。 梶底放置陪葬品主要有陶甲士俑、木甲士俑、涉及军旅主题素材的各种金属武器和其他用具等。

从乱葬坑k5开始基本的挖掘清理结束。 k5位于m8西南,原始地面被破坏,在耕土下开口,打破了黑垃土和马兰黄土。 平面略呈“凸”字形,全长约12.8米,坑长8米,宽5.2~5.35米,深4.9米,北面有台阶式通道。 是在洞底设有楔形栋的构造的栋室,长5.34米,宽2.3米,高约1.4米,由铺木、地板、支柱、侧木、棚木、拉门等构成。 的北端设有两个封门,封门外(北)为阶梯状通道,通道长4.8米。

“陕西西安南郊凤栖原西汉家族墓地(图)”

在靠近木室北部(端)通道的位置出土了青铜钟2件、青铜钹1件、陶器2件,以及数量众多的小型铁剑、铁戟、铁环首刀、漆器残迹等。

木棏室的首要陪葬品是穿衣式陶甲士俑,每排(东西方向) 15件,共计17排,共计约255件被搁置。 出土时几乎保持着原来的位置,但呈头倾斜、南脚倾斜、横向的姿势。 甲士俑陶制彩绘,戴木臂,高58-61厘米,身穿甲,裹毛巾戴胄,执兵列队,气宇轩昂。 各俑通常放置武器(剑或雷或弩),有些俑放置两种武器,有些俑带有箭囊。 从武器配置领域来看,位于危险室边侧的陶俑大多配置有铁戟,而位于中部的陶俑大多配置有枪兵机。

“陕西西安南郊凤栖原西汉家族墓地(图)”

陶士俑裸体,将头、身、脚等主体部分成型修饰,髷、生殖器、脚趾等部分用手握着,烧制后戴上手臂,上色,衣服装饰,制作得相当纤细。 现在,这些甲士俑的手臂、衣服、甲装等腐烂成灰,但俑依然面目栩栩如生,彩绘鲜艳。

“陕西西安南郊凤栖原西汉家族墓地(图)”

该坑内还出土了“卫将长史”、“当百将印”的铜印,受到珍视。

墓地周围的簐葬墓

凤栖原墓地的埋葬墓在墓地的东边9个脉处比较清晰,这次已经发掘了7个,重要的发现不少。 其中m3为积沙墓,m4为积沙积石积炭墓,m5为砖室墓,m6、m7为洞窟室墓。 各墓被盗严重,幸运的埋葬形式还很完善,耳室里出土了重要器物。

“陕西西安南郊凤栖原西汉家族墓地(图)”

m4是墓地东侧约20米,墓地向东,斜坡朝西,总长度约36米。 这个墓葬为积沙积炭墓,呈甲状土圹状,墓道、墓室墙面均留有台阶,共3层,墙面不坍塌。 墓室与墓道的分界线上有木结构的封门,将墓葬分为墓室和带耳室的墓道两个单元,各室内出土陪葬品172件(套)。

“陕西西安南郊凤栖原西汉家族墓地(图)”

墓室平面呈长方形,开口南北宽12,东西16,深12.7米。 棺材(朽化唯留痕迹)放在木木的中部,除了木丝之外还有砖丝,木丝之外,六方都堆满了木炭。 砖外六方分层设置砂、石、砂、石,厚度约6.3米。 砂、石的堆积将砖造的楼房围在中间,尽可能防止被盗。 砂石堆积在440余立方米。 但是,梶室依然屡屡被盗,陶器残片、五珠硬币、玉器残片、棺材钉子等遗留下来。

“陕西西安南郊凤栖原西汉家族墓地(图)”

墓道南、北壁靠近墓室各设有一个土洞状耳室,室内为木箱构造,放置埋葬器物,均为土块封门。 北耳室里放置着陶罐、釉陶罐、原始瓷罐、陶罐、车、马、伞等。 其中陶器36件。 南耳室里放置着一百多件木箱、铁锅、陶钵、铁质随葬明器。

“陕西西安南郊凤栖原西汉家族墓地(图)”

该墓葬是西汉中晚期典型的积沙积石积炭墓,在该家族墓地较为重要,为研究这一时期大、中型墓葬结构的快速发展变化,深入研究该家族财政状况的消长提供了典型而重要的资料。

m9是墓地西侧约20米,墓室向西,墓道向东,总长度约224米。

这个墓是长方形斜道砖券的墓,是墓室圆顶,分为前后室,前室北侧有壁龛,砖门关闭,被盗。

墓道平面接近长方形,长18,宽0.88米,坡度25°。 在墓里埋了5朵花的土,比较密,但是看不到夯土的痕迹。 墓室在墓道的西端,底部距离地表约10.1米。 出土了前室长1.94米、宽0.96米、高1.40米、釉陶壶1分、漆器残材、泡钉等。 地板在前室的北壁,地板比前室的地板高,有瓷釉陶壶1件、陶罐、铁锅各1件、漆器残材。 后室长2.36米,宽0.96米,地面比前室地面高,为了放棺材,零星可见人骨和棺材钉,漆器上留下小铜品,棺材痕迹不确定,据推断是人骨遗迹独自埋葬。

“陕西西安南郊凤栖原西汉家族墓地(图)”

由于盗窃严重,木棺位置尺寸不详,葬礼·葬礼墓主身份不明。 但是墓葬形制、余留陶器特征等材料分解,这个墓时代是西汉晚期,不比王莽新朝晚。

二、出土大量珍贵器物

凤栖原墓地目前出土各种器物1800多件,有金器、锹金银错金银器、青铜器、铁器、原始瓷器、陶器及漆、木、革、衣等有机物类杂器装饰的多个遗迹等。

1、m8前椋室出土的两辆原大彩绘车辆,出土了许多镶错金银的铜车马器,清除了非常美丽的彩漆车轮和伞盖等遗迹。 m8耳室清除了20多枚“卫将长史”封泥,出土了许多原始瓷器、彩色陶、釉陶壶、罐等,其中有些釉陶壶、罐上有彩画。

“陕西西安南郊凤栖原西汉家族墓地(图)”

2、葬坑出土陶甲士俑700余件,甲士俑佩刀,剑、戟、龙、枪机等铁兵器1000余件,青铜滴漏、青铜表、青铜钹、铜印章配套铜计量器、衡器等40余件。 多种器物和征兆有明显的组合或组合关系。

3、祠堂建筑地基出土大量建筑材料,角砖、条砖、空心砖、筒瓦、板瓦、瓦当等出土,“长乐未央”文案瓦当和回纹砖。

4、灶葬墓中也出土了数百件数量多、类型丰富的陶器、瓷器、釉陶器、玉器、硬币、车马器、铁质电饭煲等陪葬品。 皮质的甲片和漆器残片也清理了一下。 有些陶器是可以检测的残留物,以明确其用途和意义。

三、墓地的主人是大司马卫将军张安世

从m8的埋葬坑k4中发现了大型篆书“张”字的铜印。 印面7厘米,宽4厘米,有接住能力。 从这个乱葬坑中表示“张”是所属的。 也就是说,这个大型甲状墓葬m8的所有者是“张”姓,表示这个墓地是张氏墓地。 m8耳室出土了20多枚“卫将长史”封泥,这表明墓主可能负责“卫将军”。 前汉担任过卫将军的张姓,文献中只记载了张安世,但文献中张安世的埋葬地也正好在这一带。

“陕西西安南郊凤栖原西汉家族墓地(图)”

张安世死葬有记载。 这样的高规格墓地、大型高等级漆画车辆、高等级埋葬甲士俑、高规格寺院建筑和多种高规格陪葬重型器械,也送走了文献中记载的张安世死后的御赐苹地、“轻车甲士”,将“起冢祠”一一对应,将文献和发掘资料双重,制成这里

“陕西西安南郊凤栖原西汉家族墓地(图)”

前汉、张安世的影响仅次于霍光,在宣帝朝的《麒麟阁十一功臣榜》中,“卫将军富平侯张安世”排名第二。 霍光死后,张安世继承了大司马卫将军和尚书的事,成了极其人臣。 张安世一门的三侯、张安世家也称赞八代高官大宦没有失去侯位,认为“自昭帝封安世、至吉、传国八世,历经不正之乱,二百年未退位,封者未与之对应。”

“陕西西安南郊凤栖原西汉家族墓地(图)”

考古学上明确的墓地及周围墓葬所反映的家族墓地基本情况,与张安世及其家族消长和时代的一些变化完全一致,凤栖原家族墓地也应是张安世家族墓地。

四、重大收获和意义

通过一年的挖掘研究,我们基本确认了凤栖原墓地、墓地的属性,揭示了其基本范围、布局、形制以及墓地之间诸多纷繁复杂的前后关系。 凤栖原汉墓群应该是以m8某墓地为中心的家族墓地,从时空的延续角度来说,是在早期张安世墓地的基础上,世世代代向周边扩大的家族墓地,从墓地到家族墓地的变化特征也很明显。 葬礼时代越早,规模越大,时代越晚,规模越小,时代最晚,规模最小,时代从公元前62年至王莽新朝,在某种意义上被视为张安世家族消长变化的标尺,是这一时期社会政治文化变化的特殊标志。 完美“列候”级的前汉墓地和墓地的发现极为罕见,清晰的时代脉络和墓主明确者更应宝贵,具有卓越的历史学、考古学价值。

“陕西西安南郊凤栖原西汉家族墓地(图)”

西汉家族墓地的墓葬布局设置寺院、兆沟、墓葬、陪葬等,有其值得观察的优势,特别是其中的“御赐”因素等极大丰富了汉代社会丧葬礼仪制度的研究资料,对认识其他汉代高级墓葬制度也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此次发掘发现多处具有独特认知价值的考古征兆和重要文物,大量陶甲士俑、木甲士俑和高级车马资料的出土,刷新了我们相应行业的考古认知,多种埋葬器物,不仅等级分明,而且器物演化轨迹和序列清晰。

“陕西西安南郊凤栖原西汉家族墓地(图)”

此次发掘更有重要收获,我们清除了大型埋葬m8埋下时许多庞杂步骤遗留下来的建筑痕迹,为古代丧葬制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写作:张仲立丁岩朱艳玲)

(责任:程海宏)

标题:“陕西西安南郊凤栖原西汉家族墓地(图)”

地址:http://www.sx-longsheng.com/sjzjj/12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