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966字,读完约12分钟
刘存周:离开哈药的日子。
“问是非,毁誉见人”离职后,刘存周“散心”到长沙岳麓书院。 本来很忙的他现在有时间详细浏览这个千年院子里的所有碑文,但以前他“不在意这些东西”。 在漫长的对句中,刘存周读了这两句,“心里突然感到舒服明亮”。
“我现在特别能忍受。 ’刘存周笑了。 “办案的时候自己评判是非。 功过由别人来评价吧。 ”。
“迄今为止,你是与我对话时间最长的记者。 ”。 12月2日晚,在与记者结束谈话之前,刘存周突然这样告诉记者。
这曾是刘存周的心结: 2001年底,本报发布了华源集团拟重组哈药集团( 600664 )的独家消息,在业内引起巨大关注。 反对者掀起其后世论,“重组黑洞”愈演愈烈,时任哈药集团兼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的刘存周,情况异常,与华源重组搁浅。
两年过去了,这件事渐渐被忘记了——殊不知,随着一个月前刘存周的“提前退休”,“重组黑洞”又被旧事重提,成为众多舆论解体刘存周下野的原因之一。
11月2日,哈药集团宣布,企业董事长刘存周因辞职在11月1日举行的第三届董事会第35次会议上提出辞职,董事会同意刘存周辞去董事长一职,由副董事长邓伟哲接任。
据《经济日报》报道,“哈药易帅重组变局”文案报道,10月28日,哈尔滨市副市长丛国璋、市委组织部和国资委相关负责人代表市委、市政府同意哈药集团在刘存周前一个月提出的辞职申请,表示刘存周为哈药做出了贡献。 任命原集团党委书记邓伟哲为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哈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兼“三精制药( 600829 )”总经理、姜林奎为副会长、集团总经理。
这个时候,距离刘存周12月11日60岁生日还差一个多月。
刘存周为什么提前辞职,一时引起了很多人的热议。
“本来我已经忘记了,但是越说越不舒服”刘存周的笑有点无力感。 “现在的事实已经说明了,我做错了什么吗? 两年前,哈药本来是国内制药领域的领头羊,现在掉到了第五位,但华源这两年被收购重组,已经坐在了头椅上。 ”。
值得一提的是,从1997年8月刘存周出任哈药集团董事长开始,到今年10月15日,哈药集团累计创造了56亿元人民币。
但是,这些辉煌渐渐远去,变成了“过去”。 离开工作28年的哈药在整整一个月后,在经历了需要“消遣”的忧郁时期之后,现在的刘存周野心勃勃地说:“我现在不在乎以前做了什么,但今后能做什么是关键。”
但是,关于今后的下落,刘先生说“一会儿再说”。
但是据说从哈药辞职不到一周,刘存周就受到了国内9家知名医药公司的邀请。
来自华源生命某高层的最新消息是,刘存周加盟华源生命的可能性很高,但“具体什么时候来,做什么现在还没有完全决定”。
重组的重心
刘存周这样定义了哈药:“哈药是中国国企改革过程中非常典型的例子。”
纵观中药的快速发展,业内人士认为,近年来的中药事件以“重组”为中心。
刘存周赞同这一观点,并表示:“准确地说,这一构想是2000年下半年确立的。”
2000年,哈药推出18亿元广告,通过铺天盖地的企业品牌宣传,哈药集团及其盖子中盖等产品迅速畅销,销售额达到创纪录的66.5亿元,一举登上中国医药领域销售收入的第一把交椅,三年前刘存存。
“2000年哈药摆脱了赤字困境,但随之出现了新的急需应对的问题。 ”。 刘存周的回忆。
在当时草药利润第一来源的广告中推出市场保健品,新一代保健品层出不穷,随着保健品市场的规范化,风险也与日俱增。
刘存周也意识到,公司在产品经营到一定时期之前,不可能有更大幅度的增长。 数字足以证明问题。 哈药集团从1998年到2000年的三年间增加了净40亿的销售额,但从2001年开始增加。 "寻求新的突破需要产品经营与资本经营相结合. "
并且,担任哈药三年后,刘存周越来越觉得,从医药局脱胎换骨的哈药集团由于国有股权的独特局面,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尚不完善,并不顺利。
于是,出于“强势”的考虑,2000年下半年,哈药集团下一阶段的快速发展思路逐渐成型:一、产品结构需要调整,需要快速发展具有规模特点的产品。 其二,股份公司必须集团化。 即分拆上市股份公司,进一步壮大股份公司其三,集团企业的股份化,建议100%国有控股的哈药集团改为多股持股的股份化公司集团,“形成科学的治理结构”。
随后,哈药集团开始有意识地寻找“战术伙伴”。 刘存周强调,哈药集团选择战术重组伙伴有三个标准:一是哈药企业品牌不变。 二是注册地点不变。 三是职工干部不变。
在接触华源之前,刘存周曾与上海复星实业( 600196 ) (相关、行情、股票论坛)进行过商谈,发现由于复星方面反复行使51%的绝对控制权,谈判破裂。
这时华源的出现,可以说是“正好那个时候”。 在资金雄厚、从以前开始产业转型为生物制药和天然药物领域的华源集团中,有一家国有大公司,其身份是让刘存周非常安心,“当时觉得很靠谱,不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
让刘存周更放心的是政府方面对这次重组的态度。 刘存周说,当时的省委省政府领导要专门为此会见华源,坚决支持和加快步伐。
另外,哈药集团召开实务会议讨论此事,9个讨论小组中有8个赞同与华源在战术上的合作。
2001年底,华源重组哈药方案公布:华源集团将其控股上市企业华源制药( 600656 )和其他几家公司的净资产换成5亿元人民币、5亿元现金,哈药集团增资47%,扩大哈药集团相对股权。 哈尔滨国资局作为哈药集团国有资产的所有者,持有44%的股份。 另外,在重组计划中,哈药集团管理层和员工共同设立的员工持股将出资现金2亿元,持有重组后哈药集团9%的股份。
华源重组之变
刘存周可能没想到,案甫一发表,反对方就抓住机会引发舆论,“重组黑洞”的说法越来越激烈。
当时报道称,该重组案遭到哈药员工“强烈反对”:理由是,2000年,哈药工业总产值近70亿元,工业增加值12.4亿元,营业收入66.5亿元,利税10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56%、13%、13%。 与全国同领域的其他公司相比,集团的工业总产值和营业收入两个经济指标都占第一位。 但在与华源集团的重组中,哈药净资产量化为9.7亿元,哈药有资金、有企业品牌、有技术,本来可以收购其他制药公司,但必须廉价转让所有权。
许多舆论怀疑,华源计划用于重组的资产不是高质量资产,哈药个别领导人在这次重组谈判中涉嫌个人腐败。
由于舆论的原因,哈药和华源的重组谈判“无限搁浅”。
虽然时光飞逝,但提起这件事,刘存周依然不平静。 “他们说受到员工的强烈反对——这完全是颠倒黑白、不负责任的说法,特别是最近一些媒体旧事重提。”
对于“贱卖”的指责,刘存周尤为兴奋:“第一,哈药集团的高质量资产基本上在上市公司中,集团还拥有众多亏损公司和大量非经营性资产。 了解经济的人都明白,哈药股份净资产30亿,集团持有34.76%,10亿多,华源增资10亿对哈药来说不少。 第二,华源确实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产业背景,但为什么非要说它是不良资产呢? ”。
“其实,9.7亿元的价格并不存在亏损的问题。 ”。 一位熟悉哈药的当地人也向记者表示:“哈药集团当时确实有很多不良资产,找到华源这个合作伙伴也是一个好方法。 应该说方向是正确的,但操作方法可能有不当之处。”
对于“操作不当”的问题,刘存周感到不满:“我们当时完全按照程序,按照市长的指示一步一步地做,这都有详细的记录。”
让刘存周感到“悲伤”的是对那个MBO问题的谴责。 “有些人一提到经营者持股就觉得像贪污受贿,但说实话,我的身体并不贪婪。 当时和华源说话时,9%的员工持股。 但这不能说是为了我个人的利益。 ”。
一个事实是,从2000年到退休前,刘存周将自己的年薪削减了40%,年薪比快乐集团下的几个企业的社长都要低。
此外,刘存周还特别向记者透露了另一条关于他的“不真实信息”。
据报道,在今年年初的亚洲布力中国公司家论坛上,刘存周表示“想成为李东生”,并在当时哈药举行的重组谈判中明确表示,他为经营者持有10%的股份。
刘存周强调:“在我自己设计的方案中,从来没有涉及过持股比例问题。”他并不拒绝MBO,而是说:“我想做点工作。”
显然,对公司拥有所有权是“办事业”的一大基本保障。
刘存周说,不怕被误解,目前的首要问题是审判有关部门还是市场的案件。 市场说明这几年国内医药产业的战术重组居首位,进入世界制药行业50强,草药的梦想也是“进入世界制药50强”。
记者了解到,截至去年,华源没有放弃重组哈药,而是向哈尔滨国资委重新报告了方案,但由于种种原因,华源尚未被接受。
曲折的重组路
华源之后,哈药为了重组而接触的公司简直眼花缭乱。
哈药推进部部长高巍巍向媒体表示,李嘉诚的黄集团和哈药“进行了密切接触”。 摩根大通等国际知名投资银行也“对哈勃感兴趣”。
当地人士告诉记者,健康元( 600380 ) (原太太药业)、南京医药( 600713 )集团等公司有意哈药,向哈尔滨政府有关部门报告了方案,但均未结果。
今年5月22日,近10名来自国务院等相关部门的专家赶赴哈尔滨进行哈药“相亲”,对中信集团、西安东盛集团、北京国药工业集团企业重组案做出裁决。
据介绍,中信集团方面表示,集团企业出现重组,但具体操作可能为其旗下中信兴业投资企业,意在为其旗下中信医药实业有限企业上市融资创造第二条道路。 中信医药2003年曾试图在内地a股市场上市,但运营不成功。 中信集团如果想利用哈药平台,重组后必须有足够的资本话语权。 否则,之后的操作容易产生问题。
东盛集团来了也不小。 2003年收购潜江制药( 600568 ) (相关、行情、股票论坛)后,东盛今年大公司于8月租借中国医药工业企业收购主云药集团。 据说东盛集团的目标是持有薄荷药30%的股份。
但是在当天的论证会上省国资委领导的态度似乎可以看出黑龙江省政府有关部门喜欢什么样的投资者。 根据参加当天会议的某个人的回忆,论证会的首要议题之一是讨论财务投资者还是有产业背景的投资者。 省国资委有关领导对东盛提出了一点“持有观点”的质疑,认为会议“受到一定误解”,“直接导致东盛以后的出局”。
日前,媒体批评中信集团从与东盛集团、华源集团等公司的竞争中获胜,取得了哈药集团的控制权。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中信租用香港华平、凯雷、黑龙江省电力投资企业等战术合作伙伴,持有哈药55%的股份。
以上情况尚不确定。”哈药集团总经理办公室主任高巍强调,“目前,我们正在与中信进行谈判。”
哈尔滨市政府10月的《旧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工作情况报告》中确定,为推动医药产业快速发展,将支持哈药集团制定增资扩股方案,近期就中信资本与华平创业企业的关系重组计划进行具体的信息表达和谈判。
“但是华平现在已经结束了。 ”。 据知情人士透露,作为美国基金企业,华平创业基金从去年开始就黑客药物重组进行谈判。 华平的两个重要芯片分别在MBO和国外上市,但还没有结果。 “国资委认为华平的规模很小。 ”。 知道情况的人会弄清楚的。
“现在不便说薄荷药的事件”华平创业基金的合伙人对记者说。
虽然没有最终结果,但种种迹象表明,在为黑客药物选择战术投资者的过程中,香港中信逐渐成为政府部门青睐的对象。
“哈药目前最致命的问题是没有知识产权。 ”。 黑龙江省国资委副主任盖鲁林强调:“所以,我们希望通过引进世界级战术投资者,引进其管理、技术、机制等,壮大草药。”
盖林十分看好中信的资本和能力,表示:“创建了世界级基金,据说在中信历史上培养了2-3家世界500强制药公司。 ”。
一位医药界老手非常肯定地告诉记者,这位香港中信没有医药领域的经验。
有趣的是,此前刘存周经常表示:“合作对象必须符合草药的本职,也必须是强大的医药公司。”
刘存周曾向媒体表示,中信与其经营理念不同。
哈尔滨市相关政府官员也表示,“哈药重组一直没有效果,但政府希望重组越早越好,尽快壮大哈尔滨市的医药产业,政府的目标和公司重组目标不完全一致。”
在选择战术投资者的问题上,刘存周一贯主张“有产业背景的战术投资者优于财务投资者”。 因为“有产业背景的战术投资者很可能与哈勃一起迅速发展,壮大。”
这表明,在重组思路上与国资委意见不一致,至少是刘存周提前退休的重要原因之一。
标题:“刘存周打破沉默:哈药集团重组何以一唱三叹”
地址:http://www.sx-longsheng.com/sjzjj/11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