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84字,读完约3分钟
春意盎然的季节,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走进江苏盐城市盐都区,一汪碧水绕城而行,两岸翠色洗脸,是一幅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生态是生存之本,环境是快速发展的基础。 近年来,盐都区深入贯彻学习大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快速发展理念,相继建立国家生态区、江苏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满足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安全感。
早晨,盐都区的冈沟河畔,晨光铺在水面上,各种水鸟不时跳跃,水波荡漾。 “政府为了民业搬迁了附近的垃圾发电站,处理了污染排放问题,青山绿水回归。 ’盐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盐龙街居民陈大爷感叹,这几年当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他和太太每天都在河边散步、看风景。
“全区加强生态红外线管制,依法取缔‘散乱污垢’公司345家,整改公司216家,‘小铸造’公司37家,废塑料再生加工店28家,石材加工点56家,废旧物资收购点67家,‘黑烟囱’373家。 ”盐都区生态环境局局长吕明光告诉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近年来,盐都区坚定不移地打污染防治攻坚战,以中央环境审计和“回顾”问题的改善为线索,开展环境保护专项行动,着力处理群众身边突出的环境问题
盐都区重视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建立,坚决承担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制定了《盐都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草案》,实施了最有力的指导,落实了最严厉的评价,形成了建立的合作力量。 然后,推进学校就业、社区进入、入职、乡村进入,提高公共生态文明意识,提倡绿色生活习惯。
生态则产业兴。 在“产业快速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的构想引导下,盐都区从以前就传来了产业结构转型和高度化的消息,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进入盐都区台湾农民创业园绿岛家庭农场,饲养区没有难闻的气味和污水,这里的10万只蛋鸡都住在干净整洁的现代化“大楼”里,从投入、供水、清粪到鸡舍温度、湿度控制,实现了全部智能化、自动化。 据农场负责人夏吉萍介绍,这里生产的高质量鸡蛋成了沪商超里的抢手货。
“一方面,转化大院的科研成果,提高农业品种质量。 另一方面,以工业化的思维改造农业生产方法,将旱地变为工厂,将市场变为市场,将声誉变为企业品牌,插上了在现代农业上飘扬的翅膀。 ”。 据盐都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全区建设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基地132.5万亩,无公害食品单位113家,绿色食品单位44家,有机食品单位3家,生态经济产业已成为全区优质快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位于盐都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于年2月被批准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近年来,园内智能终端、高端装备、新材料三大新兴产业迅速发展,全区物流、齿轮、鞋机、阀门、输变电、化纤涂装、医疗器械、机电电缆等八大园区错位发展迅速,各具特色,全力以赴。
现在,“绿山河不过是金山银山”的理论正在盐都区各地的实践中被证实,水透过绿色的环境和依靠水居住的村庄随处可见,盐都区正在加速实现“绿富美”。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薛海燕蒋波)
(责任:刘江)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就可以使用“扫描”将网页分享给我的WeChat的力矩。
标题:“江苏盐城市盐都区聚焦生态文明建设:见水透绿 和谐共生”
地址:http://www.sx-longsheng.com/sjzjj/11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