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95字,读完约7分钟
是经过正定、古称真定、恒山郡、常山郡、恒州、镇州、真定府、真定路、河北西路治所,自古开放的大城市。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许多外国人来到这里、做生意、从军做官、研究,其中不少人留下了外国移民的历史传说。
●走在丝绸之路上的索格德人
索格德是中亚古代民族,索格德阿纳(现属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建立了安、史、康、米、曹、石、什么9个城邦,汉族文献称为“昭武九姓”“九姓胡” 汉魏时期,有一批又一批来到中国的人。
邹城北朝遗址出土的西域特色瓦当
魏晋时期,许多粟特人相继来到河北。 因为邹城(今临漳县邹城町)是北中国之都,丝绸之路的节点。
邹城、赵州、定州、真定等地魏晋墓出土多枚波斯和拜占庭钱币,其中磁县北苞公主墓出土波斯帝国金币。 赞皇县南邢郭村发现的北齐皇帝高洋岳父李希宗的墓中出土了拜占庭的金币。 在定州市区的北魏墓葬中,出土了艾兹选德二世( 438~457岁)、卑路斯时期银币,都是索格德人与丝绸之路贸易相伴的物证。
隋唐是中国历史上开放融合、贸易繁荣的时期,沿着丝绸之路来到河北的粟特人大多入籍于此。 隋大业期间,来自安国、康国、史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撤退马尔汗)的粟特人在幽州(今北京)、涿州等地做生意。 历史学家荣新江教授《安史之乱后粟特人的动向》一文认为,安禄山、史思明、何进滔滔等,都是粟特人的后裔。
正定开元寺的三门楼遗迹
隋唐史学者冯金忠博士的《唐代河北藩镇研究》,通过大量铭文、石刻文物史料,分析了唐代粟特人的迁徙情况和文化生态。 正定古城武周如意元年( 692 )恒州开元寺三门楼石柱上刻有结婚九姓胡人的铭文,其中刻有“何厥拔(妻曹氏)、息突然石聚石(妻康氏)、石聚息名远(妻赵)”的字,这些粟特人家族 唐代定州“家有绫机五百张”的丝织大亨何明远,有学者认为是真定粟特人何氏家族的子孙。
传说鹿泉区有村胡申铺,与汉信有关,但实际上这里原来是胡神殿,创立于唐代,与汉信无关。 《宝刻丛篇》卷六中有唐宝历二年( 826 )唐复执笔写丹的《鹿泉胡神祠文》,记载有德军节度使麾下粟特人创建了胡神祠。 胡神是粟特人祭祀的神。 唐宗景龙年间( 707~710 )恒州侵占鹿县(今石家庄市鹿泉区)的本愿寺石经栋,还刻有史、安、石、完、罗、翟等姓粟特人家族的布施者姓名。
●藩镇割据时代的外国人子孙
唐后期河北的粟特人及其子孙大多加强了武质,很多人成为了武官。 掀起安史之乱的安禄山、史思明及其许多将军,都是粟特人的子孙。 日本学者森部丰写了《粟特人在中国》一书,认为统治河北南部的魏博节度使史宪诚、何进滔滔等都是“昭武九姓”的子孙。 跟随德军节度使李宝臣割据恒、赵、冀深等州的节度使将军也有许多粟特人。
其中最有名的将军康日知、祖籍康国(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内迁灵州。 祖父康植开元9年( 721 )朔方大总管王眷研讨突厥战功卓著,晋升为左武卫大将军,封杀天山县男。 康知青年从军,成为成德节度使李宝臣藩将赵州(今赵县)的刺史。 建中二年( 781 )李宝臣去世,儿子李惟岳要求继承节度使,朝廷不允许,李惟岳勾结其他藩镇势力造反。 康日知效忠朝廷,坚守赵州。 李惟岳强迫兵马使王武俊等人攻击赵州,康日知在城头劝王武俊效忠朝廷,王武俊反戈杀死李惟岳,向朝廷献城。 康日知因功晋升深赵(现河北深州市)注意使用,实封户200。 783年,王武俊与幽州朱滔勾结,魏博的田悦自立为王。 派遣张钟葵攻击康日知镇守的赵州城,被康日知打败。 兴元元年( 784 ),康日知晋升诚军(今陕西大荔使)节度使,未出任晋绛使(今山西临汾)的镇守,加封了检校尚书左仆射和会稽郡王。 贞元初( 785岁)病逝,恩赐太子太师。 康日知的儿子康志睦、孙子康承训、重孙康传业四代人都位居节度使高位,是唐代名门望族。 《新唐书》中有《康日知传》。
光绪《得到鹿县志》卷3《丘墓》中记载,休门(今石家庄市北国商城南)出土了“已故唐成德军节度使下左金吾卫大将军试殿中鉴石府君墓志铭”、墓主石福“兼令右庖草使事”。 学者认为,他也是粟特石城人的后代。
2000年在正定古城发掘出的安重荣纪念碑巨大,残重117吨
2000年在正定古城挖掘了世界上最大的碑座,在搬运中探明了残重117吨。 那座碑被20多块残骸损坏了。 那一年,我考证这座碑为五代后晋成德(今正定)军节度使安重荣纪念碑。 安荣(? ~942 ),字为铁胡,粟特安国(现哈萨克斯坦)人的后裔。 后唐长兴年间,振武巡边指挥使。 石敬瑭起兵太原暗中招募,坐巡逻边的千骑去太原。 石敬瑭称帝后,授予镇州德军节度使。 安重荣虽然是武夫,但熟悉文吏,以石敬瑭和契丹契约为父子,割让幽云十六州的丑行,认为是“这个晋万世之耻”。 石敬瑭不听抗议,在安重荣之后掀起反晋,兵败被杀。
●元朝的色目人
元代色目人是中亚、西亚各民族的总称,意为“形形色色名义的人”。 原陶宗仪在《南村中退耕录》中列举的“色目人”有31种,包括被蒙古人征服带入中国的阿拉伯人、波斯人、中亚突厥语人、粟特人、党项人、契丹人等。
元代中书省的河北是色目人凝聚区,史书中的色目人分布在河北,其中最有名的是真定瞻思家。
瞻思( 1278~1351 ),字得之。 前人是大食(今伊朗)人,随蒙古太祖西征而来。 其祖父鲁坤始于定居。
瞻思的身世和他的学术着作是民族融合的体现。 青年以鹿人王思谦为师,深得从前流传下来的文化精华,“重于乡邦”。 原文宗天历3年( 1330 ),将赡养征入服役翰林文案。 从元顺帝到元二年( 1336 ),为陕西行台监察御史。 之后,担任浙东肃政廉访司事等职。
真定瞻思的《河防通议》四库全书版
他如《镇阳风土记》、《续东阳志》、《两国图经》、《西域异人传》、最重要的着作《河防通议》等,运用科学的数理计算阐述了河流的管理方略。 原大部分被攻占,原顺帝向北逃回沙漠,把瞻思的“河防通议”丢在了原大部分。 明朝得到了这本书,用其做法治理黄河取得了成效。 因此,瞻思的《河防通议》被称为河防奇书。
不用蜡像
元代有名的政治家不是忽必烈,一代是康里部(现在的哈萨克斯坦国内)人。 字为臣、自号静得、祖父海蓝伯、父亲燕真、母亲高丽人名金长姬。 突然木从小就在东宫太子真金处学习,师过王敏,后来从理学家许衡和姚燧成为师。 被推崇为忽必烈之器,“出演燕南河北道提刑按察使(在真定)”。 为了官刚正,坚决抵制佛教僧侣的腐败。 一年,皇帝派通事脱虎护送西僧从事佛事,过了真正的定时,折磨了几名驿站工作人员致死。 不得已呼吁按察使,但按察使不敢质问“忽木不得其状,以僧入狱”。 忽木刚正不阿,重视教育。 武宗封赠太傅开府仪和三司上柱国、鲁国公。 46岁因过劳生病去世,谥文贞。
正定府的历史上留下了多民族融合的灿烂文明,谱写了开放融合、共同快速发展的光辉篇章。 (梁勇)
标题:“正定府古代的外国人”
地址:http://www.sx-longsheng.com/sjzzx/7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