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137字,读完约8分钟

提起书院,我们不知道,古代“四大书院”的人几乎都听过。 鲜为人知的是,石家庄古代书院起源于唐代,经过唐、宋、元、明、清漫长而迅速的发展,出现了许多书院,在石家庄的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教育的成果很有名

位于龙山脚下的封龙书院。 记者张晓峰摄影

石家庄西南20多公里处,有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名山——龙山。 传说禹在这里治水,把乱水蛟龙封在这座山上,把故名封在龙山。

龙山是河北教育史上的名山之一,在汉代是教育发达地区。 东汉时期,著名学者伏恭说:“迁往常山太守,敦修学校、教授不辍学”,极大地促进了常山郡教育的快速发展。 随后,学者李躬开始在封龙山讲课。 《续文献通考》中记载,山中有“汉李躬授课之所”。

“​石家庄历代书院——立德树人 兴盛千年”

五代时期,书院作为新的教育场所开始出现。 据考证,唐末五代时期,位于封龙山的西覃书院的创办,引领了石家庄书院的迅速发展,点燃了石家庄书院的星星之火。

直到宋代,北宋名相李昕在封龙山创办了中溪书院和封龙书院的学员讲学,开创了河北书院教育的先河。 北宋时期,记载的河北书院有3所,都在封龙山中。 一个是封龙书院,在封龙山脚下,原来是汉代李蹈课的地方。 另一个书院位于龙头峰西,被称为西溪书院。 另一个是中溪书院,据说在龙头峰下,“读文献通考”被称为中峰书院,也是李氏上课的地方。 北宋时期,“山长张蟠叟的诸人纷纷聚集弟子常百人”,是当时河北最大的书院。

“​石家庄历代书院——立德树人 兴盛千年”

历史上的封龙书院很有名,宋代被称为西溪书院、中溪书院、保定莲池书院和“江北四大书院”,与当时的饮誉江南四大学府(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相差无几,享有“南岳麓、北封龙”的荣誉。

元代,封龙书院在得到空之前迅速发展,进入鼎盛时期。 公元1251年,荣城籍著名数学家李冶结束流亡生活,从山西东来,“买田封龙山下,学徒益众”。 他和乡民安顿下来的路都元帅在史天泽、真定督学张德辉和著名学者元好问等人的支持下,翻修了李氏礼堂,重新开办了封龙书院。

“​石家庄历代书院——立德树人 兴盛千年”

继李冶之后,藁城籍学者安熙主持封龙书院,“其教为敬本,以经术为先,弟子来,常达百人”,“四方学者,成就颇多”。 着名文学家苏天爵是安熙的门生。

封龙书院人才辈出。 西覃书院的创始人李躬是汉明帝刘庄的启蒙老师。 唐代武则天的爱将郭震来此游学。 重建封龙书院的李昕为北宋名相《清明上河图》的第一位赵者张著曾在封龙山担任山长。 被后世誉为“龙山三老”的李冶、元好问、张德辉在封龙书院讲学、授课、著述。 作为《元曲四大家》之一的白朴在书院学习期间创作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剧本。 戏曲家尚忠贤、杂剧家李文蔚、集贤学士焦养直、文学家苏天爵等知名贤儒都曾就读于封龙书院。 取得最显著成果的是金元时期著名数学家李冶,在封龙书院讲学期间完成了《测圆海镜》、《益古演段》两部数学著作。 《测圆海镜》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以天元术为第一文案的著作,其第一文案代表着“立天元一”所追求的未知数,即“立天元一为○○”相当于我们今天的“x为○○”。 《益古演段》是宣传和普及天元术的数学名着。 李冶是数学未知数的第一个发明采用者,代数解方程的创造者,最早采用数字“0”的古代数学家,小数和负号的发明者,数学界称李冶为“半码代数之父”,他的研究成果比欧洲早300多年,在当时的世界数学史上处于前沿地位。

“​石家庄历代书院——立德树人 兴盛千年”

封龙书院在元代曾一度成为当时石家庄的文化教育中心,极其兴盛。

●书院培养许多人才

经过历史的积累和沉淀,直到明代,石家庄书院不断开展,在地域书院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明嘉靖二年( 1523年),真定(今正定县)知府王腾在城西北角(今正定中学)将天王寺改为崇正书院。 嘉靖30年( 1551年),从崇正书院改称恒阳书院。 恒阳书院培养了明朝著名政治家、东林党领袖之一赵南星,因明末著名收藏家、文学家梁清标等而闻名。

“​石家庄历代书院——立德树人 兴盛千年”

明嘉靖十三年( 1534年),藁城县尹耕在城东开了滹阳书院,成为藁城第一个被史志看到的书院。 经过数百年的风雨冲刷,滹阳书院演化成了今天的藁城第一中学。

井陉县立学校建于宋熙宁年间,原名“学宫”。 明嘉靖三十三年( 1554年),县刚文奎在学宫东边建设陕山书院,成为井陉文化中心、人才培养的摇篮,明清两代培养了众多人才。 康熙二十二年( 1683年),井陉县周文煌在县东三里文昌阁建设“东壁书院”。 康熙四十年( 1701年)县令高熊集资修东壁书院,落成后,颜值称为“文昌书院”,其堂称为“乐育堂”。 干隆四十二年( 1777年),县令周尚亲因“文昌书院”离城三里,间为棉河,诸多不便,到县东门内路北节孝祠旧址修前后三进、房三十间,颜其堂曰“见山”,门额问题为“都山书院”

“​石家庄历代书院——立德树人 兴盛千年”

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的井陉都山书院。 记者张晓峰摄影

井陉书院历经几次兴废,沧桑,但每座山书院都很齐全。 清绪二十九年( 1903年),奉县令欧阳绣之命将书院改为县立高等小学堂。 辛亥革命后,改名为县立高等小学,是第一所为井陉县开办的学校。 新中国成立后,书院曾易迁成名,井陉师范、井陉二中均依书院为益兴光大。 后来,县城搬到微水,然后改名为天长镇中学。

“​石家庄历代书院——立德树人 兴盛千年”

书院是明清两代井陉县的最高学府。 据史志记载,明代从柴本、毕莺、武金、霍鹏等官培养到监察御史、都御史、副都御史的廉官,清代由霍叔瑾、许国壁等孝廉官通政使、武举封荣禄大夫的名吏,近代由傅凤、焦实斋、霍济光、霍济光

“​石家庄历代书院——立德树人 兴盛千年”

●在旧居上建立学校

书院起源于唐代石家庄,经唐、宋、元、明漫长而迅速的发展,到清代,石家庄书院不仅数量上已达到历朝最大,而且在规模上也是空前的。

到清代,石家庄境内书院达20多个,如龙岗书院、东壁书院、滹阳书院、文昌书院、培英书院、千秋书院、松阳书院、鹿泉书院、皆山书院、景羲书院、滹南书院等。

康熙五十九年( 1720年),藁城县阎尧熙在县治东建立培英书院。 阎熙根据清皇室的教育方针,亲自题为《劝学十则》,在书院刻碑,努力学习学子。 书院后来荒废了一次。 到咸丰八年( 1858年),奉行陈载复建书院,改名为滹阳书院。 清绪17年( 1891年),藁城县知事文瀛在县治东北(今藁城一中处)建立了滹南书院,并在造屋41间聘请教师在此讲学。 光绪31年( 1905年),书院停办后,改建为县第一高等小学。

“​石家庄历代书院——立德树人 兴盛千年”

位于新乐景羲书院,旧址位于现在的承安学区承安中学。

打开校门,隔着广阔的操场,可以看到操场北侧古老的建筑物。 这就是新乐文庙的大成殿。 大殿后面有一座规模稍小的建筑物,叫做崇圣祠。 大成殿和崇圣祠,都是明代的建筑。

据新乐市文物专家相振稳定介绍,建于唐朝文庙,又名“学宫”,以前占地一百多亩,除了现在可见的大成殿、崇圣祠外,还有潘桥、先师殿、启圣祠、文昌祠、魁星楼等建筑,当时这里有绿柳翠柏翠柏

在大殿的空地上,还可以看到一些古老的石碑。 其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碑帽上的“景羲书院”的文字。 相稳说文庙周围一定有学堂,景开书院是位于文庙西侧的学堂。 据介绍,2006年新乐市文物管理处在此发掘时,挖出了刻有“景羲”文字的石碑。 这座残碑上专门记载了景羲书院命名的由来。 相振稳定说,新乐是“三皇五帝”第一个伏羲生活的地方,是承安镇西南10多公里处举世闻名的伏羲台。 “景羲”是尊崇、景仰伏羲的意思。 ”

“​石家庄历代书院——立德树人 兴盛千年”

在新乐旧县志上,保留着当年景开书院和文庙建筑群落的手绘平面图,供后人怀揣古代幽情。

朗朗的读书声至今还回响在书院旧址上空,“尊师重教”的古训在这里传承着……

“老师,所以通过传教课来解决混乱。 ”。 自古以来,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美德。 第35个教师节到来之际,我们顺着石家庄从唐代开始承担培养教师和人的职能的古代书院的历史脉络,穿越了历史时期空,感受到了独特诗书传世的人文气息。 (记者杨惠玲)

标题:“​石家庄历代书院——立德树人 兴盛千年”

地址:http://www.sx-longsheng.com/sjzzx/2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