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77字,读完约4分钟

俗话说“一下雨妈妈就嫁”。 这是人类无法改变也无法阻止的事件。 在气象员眼里,这似乎不成立。 特别是在人工影响之后,“阴雨”不再是梦。

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和公共服务司副司长郭虎介绍,人工影响天气,是为了不产生或减轻气象灾害,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在适当条件下通过科研手段人工影响局部大气的物理、化学过程,造成雨雪、冰雹

1958年8月8日,中国在吉林省首次开展飞机人工增雨工作,开创了中国现代人工影响气象事业的新时代。

现在,经过甲子的迅速发展,人工影响天气的装备从土炮变成了飞机、火箭、高炮。 国产新型高效催化剂的研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催化效率提高了100倍以上。 人工影响天气也从增雨变成了防雹、防雨雾、除霜等。

“这背后的一切都离不开科技的巨大支持”9月12日,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气象专家、研究员李集明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人工影响天气是如何实现的

并不是所有的云都会变成雨水。 李集明说,要实现增雨,首先需要合适的云。 一般来说,云的厚度超过2000米,冰晶不足,但有丰富的水蒸气,如果云外还有足够的水蒸气被辐射提升补给,就会被认定有增雨的潜力。

“云有低温之分。 温暖的云层里充满了小水珠,温度在0℃以上,由于上升气流的提升,漂浮在空上而不会落下。 冷云的温度在0℃以下,云中有多处发光的冰晶和冷却水珠,但它们又小又轻,即使被上升气流提升也不会落下。 这个时候,需要人手。 ”。 李集明说,天高云远,肉眼无法分辨云中的情况。 它由气象雷达、探测空计、地球静止卫星、极轨道卫星、探测工作装置等现代化探测设备具体执行,最终锁定合适的可工作目标云。

“翻云覆雨不是梦 人工影响天气走过六十个春秋”

李集明解释说,根据冷云和暖云的降水机制不同,所需催化剂的种类也不同。 目前常用的催化剂有制冷剂(干冰等)、结晶剂(碘化银等)、吸湿剂(食盐、尿素等)等。 制冷剂和结晶剂主要用于冷云。 温暖的云依靠吸湿剂。

如果是层状的可降水云系,工作人员会派遣“新舟60”高性能工作装置、“空中国王”机等执行任务,它们会飞到云中,像播种一样,将催化剂撒在云中。

如果被强烈的对流云击中,作业者有时会在工作点使用火箭发射台空发射含有催化剂的火箭弹。 火箭弹到达预定的目标云位置后,催化剂自动点火,随着火箭弹在沿途燃烧,“射线源散布”催化剂被散布。 通常,催化剂达到15分钟至20分钟后,降雨效果明显。

“翻云覆雨不是梦 人工影响天气走过六十个春秋”

人影的战功辉煌

60年来,人影的工作可谓功臣。 其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是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8月8日晚上,美丽的烟花在鸟巢上空绽放。 这一天,20届116点的人工消雨工作,成功消除了开幕式期间的两次雨情,填补了奥运会历史上人影工作的空对白。

“翻云覆雨不是梦 人工影响天气走过六十个春秋”

“当时看到有云在房山方向飘向城市地区空,为了实施拦截,发射了1000多枚火箭弹,结果雨下在丰台、五棵松,但没有下鸟巢的雨。 ”。 回顾当时,郭虎仍然无法掩饰兴奋,这为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成功组织实施人影作业、保障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广州亚运会等重大活动奠定了基础。

“翻云覆雨不是梦 人工影响天气走过六十个春秋”

今年6月,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发生火灾,气象部门迅速调集两架增雨飞机紧急展开救援工作,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增雨量达5000万至7500万立方米,“人工增雨作业效果相当于发挥了数千人的火作用”。

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共实施飞机人工增雨作业6194架,飞行16871小时,地面高炮、火箭等地面作业29万次,累计增加降水量约2860亿立方米,累计减免冰雹灾害经济效益约700亿元。

“这都是科技创新引领快速发展的结果。 》李集明表示,在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支持下,天地一体化综合立体观测互联网建成,自主开发的3公里精细化云降水数值预报系统投入业务运行。 成功开发了雷达指挥、自动发射、立体散布的火箭作业系统,达到了世界领先的水平。 (科技日报北京9月13日电)

“翻云覆雨不是梦 人工影响天气走过六十个春秋”

(责任:单晓冰)

标题:“翻云覆雨不是梦 人工影响天气走过六十个春秋”

地址:http://www.sx-longsheng.com/sjzjj/12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