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67字,读完约4分钟

村里每年修建5条黑木耳示范隧道,村民靠辛勤劳动致富。

扶贫集团筹集资金,建设行唐县中部养老中心,处理村庄养老问题。

5月12日,东井底村的王哲和邻村的女儿马红喜结为连理,娶媳妇已经不是村子里的难事。

扶贫事业集团在行唐县浓意服装厂向厂长王新华(右二)了解经营情况。 在员工群体的支持下,村里的财富领袖设立了接受欧洲公司工装订单的服装厂,处理了村里60多人的就业。

由于村民风淳朴、邻里和睦、遵守纪律、基层组织健全,东井底村于年被选为全国民主法治模范村。

工作人员正在检查产品“红枣核桃”的干燥情况。 东井底村和大山兄弟土产企业联合开发的项目,不仅造福了部分村民的就业,也造福了村子。

扶贫事业小组和村两委班子在村里为村民设立了健康器、棋盘等休闲娱乐设施。

没有比人高的山和比脚长的路,行唐县东井底村的脱贫历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村里的扶贫事业集团一个个起到“领导干部”的作用,以百姓为中心,因地制宜,势利导,几年来,一个为民采取的措施层出不穷,一个富裕起来,取得了层出不穷的效果,村民们信心更强, 日前,经河北省政府批准,行唐县退出贫困县序列,东井底村从此摘下“贫困”帽子。

“把事做到百姓心坎上——行唐县东井底村脱贫见闻”

从前东井底层的村子,是个穷乡僻壤,村子里的女儿都争着嫁人了。 外面村子里的女儿谁也不想嫁人。 即使不下雨,村子里的路也很泥泞。 这个贫困家庭占据了全村一半以上的贫困村庄,扶贫事业集团到来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一些变化。

“把事做到百姓心坎上——行唐县东井底村脱贫见闻”

东井底村属于行唐县上方乡,据年统计,全村722户中贫困家庭431户。 “过去如果发生干旱,我们村都会以井为底,这就是我们村名字的由来。” 村民刘爷爷说。 东井底村底子薄,基础差,特别是缺水干燥,灌溉和饮用水都是老大的问题,老百姓只能种植玉米、小麦、红薯等“倚天”抗旱作物。 中联部驻村第一书记、石家庄市直机关工委3名同志和县扶贫办公室5人组成精准扶贫工作小组后,与村两委8名成员一起,带领村民挽起袖子努力工作,村子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扶贫事业集团上传之前,村子里的集体经济和产业项目为零。 两年来,在扶贫事业集团的积极运作下,该村与河北领导公司大山兄弟土特产企业成立了股份合作制公司,每年将10%的利润返还给村子,从年初开始首次分红。 中联部的捐款在村里修建了5条黑木耳示范隧道,于年秋季开始生产。 扶贫事业集团还推进了村委会与河北农业龙头公司斜坡农林专业合作社的利益联结机制协议书,自筹资金成立了行唐县京望粮食加工有限企业,目前已经开始生产运营。 支持村里财富的领导成立了60多家拉动就业的服装加工厂。 在支持返乡创业者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村东建设的现代循环农业园于2019年上半年运营。 目前,村里与山东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村南占地130亩,建成20个以火龙果温室隧道为主的现代农业产业园。 扶贫事业集团和村两委发起的项目不仅处理了村里劳动力的就业困难,还给村民们带来了真金白银。

“把事做到百姓心坎上——行唐县东井底村脱贫见闻”

为了彻底处理缺水问题,扶贫事业集团在4个地方筹措资金,从年开始投资建设了13.9公里的口头灌溉渠、2个小型水库和7个深水灌溉井,彻底处理吃水难用水问题。 扶贫事业集团还对村、田道路进行了固化、绿化、美化,在村里建设了党员之家、文体中心、幸福互助院、农家书屋、行唐县中部养老中心等设施。

“把事做到百姓心坎上——行唐县东井底村脱贫见闻”

通过产业扶持,村集体纯收入每年达到固定24万元以上,村民本地就业150多人。 全村没有学生从教育阶段辍学。 所有中小学生都享受“二免一补”政策,中专和教育学生享受雨露计划,大专和中专享受中联部人保教育基金。 村全体人口参加合作医疗,所有建设卡贫困者免收合作医疗费,享受医疗一站式报销和大病救助等惠民政策。

“把事做到百姓心坎上——行唐县东井底村脱贫见闻”

两年来,职工小组和村两委小组带着村里人通过实际劳动和奋斗改变了东井底村,用村里人的话说:“扶贫事业小组把事情做好在人们心中。” (记者荣震瀚、董永博文/图)

标题:“把事做到百姓心坎上——行唐县东井底村脱贫见闻”

地址:http://www.sx-longsheng.com/sjzzx/7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