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70年时代记忆②

铸鼎:一个农民的感谢

王三尼正在雕刻青铜器。

王三妮正在打磨迷你版《离别的田赋鼎》。

王三妮铸造的《离别的田赋鼎》。

在青铜器上雕刻蜡模。

“农民不交售谷物吗? 我最初听说的时候,从心底里不敢相信那个。 过去祖祖辈辈都要交田付,到了我这一代来得及吗? 之后在电视上播出,真的很兴奋! ”。 石家庄市灵寿县青廉村农民王三尼老人想起了这件大事,至今仍难免会说出这句话。

“【家国70年·时代记忆】铸鼎:一个农民的感恩”

从2006年1月1日起,国家废除农业税。 王三妮带领全家,举全家之力,花了7万多铸造“离别田赋鼎”,纪念国家取消农业税。 今年,王三妮一家计划铸造另一个宝鼎。 用“感谢鼎”,记录惠民的新政,献上新中国七十华诞。

●记者的手记

一尊鼎浓缩沧桑巨变

《离别的田赋鼎》备受各界关注,在河北省博物馆(今河北博物院)、深圳文博会上展出。

2009年夏天,《离别的田赋鼎》被中国农业博物馆收藏,常年展出。 参观者无论是军人、农民、工人还是学者,都在鼎前停下来感慨不已。

现在,72岁的王三妮已经不再自己铸造鼎了,他的儿子王英洁接受了家传的技术。

2019年4月26日,在皇家中山青铜手工艺制品厂的院子里,多个“分手田赋鼎”形制的鼎已经成型,闪耀着金色光芒,等待进一步打磨。

“很多人在理解了《离别的田赋鼎》的意思之后,想收集‘样本’。 于是,这几年我们批量铸造了小型的“分手田赋鼎”。 ”。 王英洁说,现在小鼎号码排在1,700号以上。

延续2600年的田赋退出了历史舞台,这个重大的历史变迁和普通中国农民的感谢故事,随着微型版《离别田赋鼎》的流传而流传。

●壮举

农民感谢田赋他铸鼎纪念

今年4月26日,记者再次来到石家庄市灵寿县青廉村,拜访了铸造“分手田赋鼎”的工匠、72岁的王三妮及其家人。

从2006年1月1日开始,国家废除农业税,延续2600年田赋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事实上,2004年3月,国家宣布逐步免除农业税。 当时的国家级贫困县灵寿县免除了农业税。

“2005年12月底,我们在电视上读到新闻,听说从2006年开始国家正式取消农业税,非常兴奋! ”王三妮老人说。

王三妮的媳妇白璐燕,正如公父一直强调的那样,免田赋是农民祖祖辈辈的梦想,他是农民,鼎有记载国家大事的作用。 他要铸造鼎,纪念农民的离别田赋,表示感谢。

2006年9月29日,王三尼一家花光全家7万多元存款,铸造三足双耳、高99厘米、直径82厘米、重252公斤的“分手田赋鼎”,有560字的魏碑文。

“田赋始于春秋时代,封建社会形成田赋而生……干坤翻天覆地……从二〇〇六年一月一日开始依法与绵延二千六百多年的田赋彻底告别,同时让国家反哺农业……我是农民的儿子,祖上耕耘了好几代,世代纳税。 现在,告别田赋,我代表农民铸造鼎刻铭,让子孙们知道,万代之歌永远不会忘记……”

“【家国70年·时代记忆】铸鼎:一个农民的感恩”

●较大的变化

不仅是农业税废除种地,还有补助金

“我们的祖先是贫困的农民,世世代代纳税。 王三妮的儿子王英洁说:“新中国成立之前,贫困农民没有自己的土地。 为了生存,不得不给别人挑工作,做苦工。 幸运的是,我的祖先有铸造青铜器的技术。 ”。

“我爸爸说,1952年左右,我们这里基本上完成了‘土改’,素色的农民被免费分给了土地。 但是,除了小块土地上的自留地外,土地由新成立的农业合作社统一经营。 当时,粮食产量非常低,家家户户粮食紧缺。 ”。 王英洁说,新中国成立初期,农田产量很低。 他听父亲说:“当时农业技术不行,农民脑海中的旧观念也根深蒂固。 一九六几年间,人们还不擅长小麦的栽培技术,国家号召冬小麦浇水,农民不敢浇水,有冻死麦苗的危险。 那时,小麦亩产只有200斤左右。 ”。

“【家国70年·时代记忆】铸鼎:一个农民的感恩”

白璐燕在当时灵寿的农村,偶尔会吃白面馒头。 “如果家里头蒸白面馒头,我可以守一会儿锅台,闻一下馒头的味道。 ”。

改革开放,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实现分离,分田到户,随着农业生产力、农业技术的提高,粮食产量也上升。

“分田到家后,房子的土地变少了,家里最多有7人,14亩地。 谷物每年夏天交700多斤小麦,秋天交800多斤玉米。 每年《三提五统》和农业税,平均每人76元,全家一年532元。 农业税取消后,这些不仅全部不再支付,而且房屋耕作政府每年还发放216元补贴。 这是一件大好事啊! ’随着年龄的增长,王三妮开始有点忘记了,但他清楚地记得国家免除了农业税。

“【家国70年·时代记忆】铸鼎:一个农民的感恩”

●心的声音

乡村振兴变化大计再铸“感谢鼎”

铸造《离别的田赋鼎》,王三妮名声很高,王家家家户户五代青铜器的铸造工艺都很有名。

年,灵寿青铜器的制造工艺被认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王三妮也被认定为省级非遗留技术传承人,他的儿子王英洁被认定为市级非遗留技术传承人,他们的青铜器工艺品在各地展出,走出国门,生活日益忙碌,日子一天天过去。

“【家国70年·时代记忆】铸鼎:一个农民的感恩”

今年,灵寿县将召开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大会,县里将建设青铜器工艺艺术馆,专门展示皇家制作的青铜器。 这几天,王三妮、王英洁的父子俩带着工匠们为此而忙碌。

“我父亲对国家取消农业税印象深刻。 目前,国家正在推行减税的降价政策。 因为我们的青铜手工艺制品厂这一年可以减少数万元的税金。 减税费是特别值得感谢的惠民之举! ”王英洁说,近年来,国家发表了一系列惠民新政,振兴乡村,乡村变化很大。 “国家会让我们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富裕! 今年,新中国将迎来70岁生日。 我们要铸造另一个宝鼎——感谢鼎,纪念乡村的巨变,为新中国的70岁生日送礼物。 ”。 (记者蔡艳荣/文记者田明/图)

标题:“【家国70年·时代记忆】铸鼎:一个农民的感恩”

地址:http://www.sx-longsheng.com/sjzzx/2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