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38字,读完约3分钟
6月2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和《经济日报》联合发表了《中国城市竞争力第十五次报告》。 在15年15次报告中,正如与会专家所说,这份关注中国城市竞争力快速发展的研究报告重复了15年,真的不容易。 本报告记录的15年是国内城市快速发展发生巨大变化的15年。
这15年间,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和他的团队连续发表的报告,从前24个样本城市到全国294个地级以上城市。 影响城市竞争力排名的指标不仅仅是国内生产总值,而是以多个因素为基础,除了科技、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外,还包括了万人申请专利乃至跨国公司的数量等。
这些指标的一些变化折射出了这15年来中国多样化的城市图景。 2002年,博士毕业不久的倪鹏飞第一次以城市竞争力为主题发布国内城市排名时,可能没想到接下来中国城市化的速度会这么快。
看城市化率。 1995年至2007年,城市人口比重从29.04%上升到44.94%,年均增长1.3个百分点。 4年后的一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达到51.27%。 从一个农业人口占多数以前传下来的社会,变成了城市人口占多数的城市社会。
观察城市的形态。 近年来,随着高速交通互联网系统的建设和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大中小城市的协调快速发展和城市之间良性互动具备基本条件,支撑城市群系统的经济空之间的新格局更加明显。
这15年来,反映了经济增长的节奏和变革的步伐,人们的因素在这个不断变化的城市形象中日益凸显。
人是城市的主体城市快速发展的首要动力是人与城市的和谐。 城市建设的首要目的也是为人服务。 如果城市建设不能满足人们对城市的要求,城市就会失去一定的功能性,偏离城市的本源。
在城市规划中,无论是产业调整、功能区划还是公共资源布局,各指标科学都很合理,各种排名都靠前。 但是,如果城市不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不能提供成长空之间,那么无论多么好的计划,城市未来的快速发展之路都不一定是平坦的道路。
倪鹏飞也提到了这个问题。 他认为,过去几十年的城市化将越来越多的观察力放在经济增长和工业化之上,很少考虑付出劳动力的人是否能享受城市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资源。 的高楼是土地城市化,不是一个人的城市化。
城市的快速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景观变,规划变,排名变,不变是人们对城市美好生活的向往。 提供人适宜居住的环境,为个人权益提供最大的保障,是未来城市间竞争的首要方向,也是经济社会长治久安的基础。 (原文来源:经济日报作者:孟飞)
(责任:梁靖雪)
标题:“人的城市化是不变的追求”
地址:http://www.sx-longsheng.com/sjzjj/12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