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575字,读完约6分钟
《中国经济周刊》视觉中心首席摄影记者肖翁摄影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季晓磊肖翁|海南文昌报道
(本文于《中国经济周刊》年第43期发行)。
十年寒暑铸箭,如今天空梦想圆寂。 年11月3日20时43分,中国最大推力的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5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首次飞行。
长征五号是我国运载火箭更新换代的里程碑工程,是我国从航天大国走向航天强国的重要标志。 长征五号的创新难点多,技术跨度大,多,复杂程度高,代表了中国运载火箭科技创新的最高水平。 其第一次飞行任务的成功,填补了中国大推力无毒无污染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空白,火箭运载能力居中国首位,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长征五号的成功发射,为后续探月项目三期、载人航天、火星探测等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现役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家族中,长征五号是名副其实的“大块头”,宇航员亲切地称之为“胖五”:身高57米,相当于20层高。 腰围最粗,矢体芯1级,芯2级直径5米,腰部以下捆绑了4个3.35米的助推器。 长征系列现役的其他小伙伴矢体芯级直径最大只有3.35米。
长征五号果然是“大力士”。 其起飞重量约870吨,起飞推力约1060吨,低轨道运载能力25吨级,地球同步移动轨道运载能力14吨级,地面月球移动轨道运载能力8吨级。 比以往运营商最大的长征三号乙火箭运载能力提高了2.5倍以上。 由此完成了我国运载火箭运载能力的质的飞跃,大大提高了我国自主进入空之间的能力,将中国火箭送入了包括美国和俄罗斯在内的世界主流火箭阵营。 所以长五也被称为我国第一枚“大火箭”。
“大火箭”得不到大推力。 传统长征运载火箭,发动机单体推力只有70吨。 长征五号的四个助推器载有八台新开发的液氧煤油发动机,一台推力达到120吨。 而且,一级和二级火箭核心各装有两台新研制的氢氧发动机,每台推力50吨,长征五号全箭起飞时总推力达到1000吨以上。
除了块头大、推力大、环保、数字化、可靠性外,这些国际主流运输技术的快速发展要求,长征五号都是成功兼备的。
长征5号的发动机使用无毒无污染的燃料推进剂、零下183°c的液氧和零下253°c的液氢推进剂,使我国运载火箭具备了“环保”的新特点。 正因为块大、运力大、技术性强,长征五号的结构比以往任何型号的长征火箭都要复杂得多。 以往火箭采用的部件最多数万个,长征5号的部件多达10几万个,其设计量达到以往火箭的3倍以上。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长征五号首次使用了全数字化的三维设计,让人们一眼就能知道各个螺丝的大小和位置。
说到火箭的可靠性、安全性,专家们依然用数据说“火箭设计的可靠性从以往的0.97提高到了0.98”“使用了三取二的冗余技术”等,这些解说稳步地询问了记者。 但是,在发射成功前的两三天,记者通过在发射场与专家队的接触,有了间接的佐证和感受。 记者开始思考,带我们参观和说明的自然是周边的专家,真正的临战指挥专家一定会像面对大敌安静下来一样,没有接待记者的心情吗? 第一天参观长征7号( 6月发射成功)的发射塔,远远望着最初长征5号的发射塔时,没想到接待许多记者的是“核心人物”。
记者在发射日起到了什么作用? 专家说,我是当天发出发射指令的一员,我是一天(火箭发射成功后,记者得知他是发出“点火”指令的现场指挥胡旭东)。
11月2日,在长征5号首次飞行任务媒体见面会上,长征5号各个环节的“大咖”如数家珍、侃侃而谈,从他们那里完全感受不到战争迫在眉睫的紧张和忧郁。
记者从他们的平静中感受到了底部。 这种底气来自“十年的磨练”历史,也来自“完全依赖自主创新”的把握。
长征五号是中国人通过自主创新开发的大火箭。 按照系列化、组合化、模块化的思想设计,使用新的自主设计箭体结构、动力、电气和发射辅助系统,在整体结构、设计技术、推进技术、遥测技术、发射技术五个方面实现了创新性的突破。 与以往的火箭相比,长征5号运载火箭是一种全新的研发火箭,核心技术完全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全箭使用了247个核心关键新技术,新技术的比例几乎达到了100%。 国际上开发包括卫星船在内的新火箭,使用新技术的比例通常不超过30%。 完全依靠自主创新,长征五号的整体性能和整体技术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11月1日,长征5号发射成功前两天,长五的研发团队在文昌发射场802层举行了长征5号的首次飞行“发射前动员会”。 参加会议的某位领导的一句话引起了大家强烈的共鸣:“宇宙飞行一甲子,长五三十年。”
是的,从2006年国务院正式批准新一代运载火箭基本型长征5号立项研制到现在正好是10年。 从2000年先行开发长5的心脏大推力发动机至今已经过去15年多了。长5前期的论证和攻关始于30年前国家的“863计划”。 在中国航天事业60年的漫长征途中,“五长梦”可以说伴随着中国宇航员整整30年。
长征五号首飞任务媒体见面会上,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飞任务发射区司令部质量监督组组长毛万标陆续发出了几个“最”标志长五在中国火箭发展史上的意义——最具挑战性的发射、最令人兴奋的发射、最自豪的发射!
长征五号承载着几代宇航员的梦想。 “航天发展迅速,运输先行”,长征5号的成功发射蕴藏着中国人对更深空的希望。
仅在漫长的5个正式立项研究开发的10年中,就有数万名宇航员参加。 从国防工业局抓总,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六院、八院主攻航天科工集团、电子科技集团等单位配套,到部委地方等各系统合作,众志成城,“磨十年箭”。 经过上千次实验,无数次失败,宇航员斩荆斩棘冲破难关,终于迎来了我国火箭技术的质的飞跃。
长征五号首次飞行成功之际,第十一届中国航空太空博览会也吸引了世界眼球。 在这次展览会上,中国国产大型飞机“三剑客”成为国民骄傲的话题:世界最大的水陆两栖飞机ag600、大型运输机运输-20、大型客机c919。
长征五号、飞机“三剑客”用新的国家名片,展示了中国人自主创新的巨大潜力,宣传着创新驱动快速发展的动力。
每一代人都必须走自己的长征之路。 今天的宇航员走的是自己长征的道路。 长征五号是宇航员长征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长征五号之后有长征八号。 还有嫦娥五号、空间车站发射和火星探测工程。 中国宇航员继续杀出关口,一边唱歌一边走自己的长征道路。
(责任:王潎鹏)
标题:“长征五号成功首飞侧记:航天人“长征”路上的里程碑”
地址:http://www.sx-longsheng.com/sjzjj/11485.html